2015年11月04日
觸控面板大廠 F-TPK 宸鴻於 4 日舉行法說會。該公司今年第三季營收為 342.4 億元、季增 44.2%、年增 5%,但單季稅後虧損達 193.9 億元,每股爆虧 55.15 元。主要是針對虧損事業部門、閒置及老舊產能及長期投資做一次性資產減損,減損金額達 189.65 億元。
到底什麼為資產減損呢?資產減損又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下例為高考二級103年之題目進行說明。
甲公司生產光學器材的生產線由 A、B、C 三部機器組成,以直線法計提折舊。各機器均無獨立的現金流量,整條生產線構成完整的產銷單位,為一現金產生單位。 2X13 年中該生產線所生產的光學產品有替代產品上市,至 2X13 年底甲公司發現其光學產品的銷售情況銳減 50%,因此對該生產線的資產進行減損測試。2X13 年 12 月 31 日 A、B、C 三部機器的帳面金額分別為$600,000、$900,000 和$1,200,000,除 A 機器的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後餘額為$500,000 外,其餘 B、C 二機器均無法合理估
計其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後餘額和使用價值。整條生產線估計尚可使用 5 年,經估計其使用價值為$1,700,000,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後餘額為$1,500,000。 甲公司所生產的光學產品,2X14年需求量回升,顯示替代品的競爭壓力未如原預估嚴重,甲公司於 2X14 年底測試減損損失應否迴轉。經重新評估該生產線的使用價值為$1,800,000,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後餘額為$1,600,000。A 機器的公允價值減 出售成本後餘額為$460,000。
試作:
試述認列資產減損的理論基礎。(5 分)
有關甲公司生產光學器材之生產線 2X13 年及 2X14 年的減損損失、減損迴轉及 折舊之分錄。(20 分)
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的帳面價值隱含一個重要假設,帳面金額是指現在價值多少且此價值是可以回收的。然而,如果資產無法收回帳上的金額的話,就發生了資產減損。資產減損是指資產的帳面價值高於其可回收金額,而可回收金額為淨公允價值(公允價值 – 出售成本)或是使用價值(資產未來所產生之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兩者取高者便為可回收金額。而如有減損發生,則須將資產的帳面價值反應至可回收金額,已確保帳面金額的攸關性及忠實表達。
減損理當而言應用最小可獨立產生現金流量之資產。此時,因為A、B、C等三部機器均無獨立的現金流量。故往上層級以一個現金產生單位做減損測試。現金產生單位的減損損失為其帳面價值高於可回收金額之差額的部份。如果現金產生單位有減損損失的話,那必須要現金產生單位裡的資產及商譽須一起分攤。因商譽為不可辨認之資產,故現金產生單位的減損會先分攤給商譽,剩餘損失由現金產生單位裡的可辨認資產依「帳面金額」比例分攤。
2013年減損損失為
現金產生單位的帳面價值為600,000 + 900,000 + 1,200,000
= 2,700,000
現金產生單位的可回收金額為 1,700,000
減損損失為兩者之間的差額 = 1,000,000
題目並未說明本產品線是否有商譽,故假定沒有,全部損失應由可辨認資產依「帳面金額」之比例分攤。
資產所分攤之減損損失
A = 1,000,000 * ( 600,000 / 2,700,000 ) =
222,222
B = 1,000,000 * ( 900,000 / 2,700,000 ) =
333,333
C = 1,000,000 * ( 1,200,000 / 2,700,000 ) =
444,445
因為A資產分攤後帳面價值會等於 600,000 –
222,222 = 377,778,此金額低於A資產本身的淨公允價值,故最多A資產只能分到600,000 – 500,000 = 100,000。
而未分攤之損失 222,222 – 100,000 = 122,222應由其他剩餘之資產按帳面金額比例繼續分攤。
第二階段
B = 122,222 * ( 900,000- 333,333) / [900,000
+ 1,200,000 – 777,778] = 52,381
C = 122,222 – 52,381 = 69,841
2013
12/31
減損損失 1,000,000
累計減損 – A資產 100,000
累計減損 – B資產 385,714
累計減損 – A資產 514,286
2014年的折舊費用
因為實施減損後,帳面價值會等於可回收金額,故以後年度之折舊費用須重新設算。
新產品線折舊費用 1,700,000 / 5 年 = 340,000
(法一)
折舊費用 340,000
累計折舊 – A資產 100,000 → (600,000 -
100,000)/5
累計折舊 – B資產 102,857
→ (900,000 -385,714)/5
累計折舊 – C資產 137,142 → (1,200,000 –
514,286)/5
(法二)
折舊費用 340,000
累計減損 – A資產 20,000
累計減損 – B資產 77,143
累計減損 – C資產 102,858
累計折舊 – A資產 120,000
累計折舊 – B資產 180,000
累計折舊 – C資產 240,000
之後有證據顯示減損損失已不存在時,其之前所認列的減損損失即可迴轉,但如果折舊費用提例採用(法一)者,有需要考慮迴轉上限。
帳面金額為 1,700,000 – 340,000 = 1,360,000
可回收金額為 1,800,000
兩者之間的差額即為預估可迴轉之部份440,000,應用各資產「帳面金額的相對比例」進行分攤,迴轉之前所認列的減損損失,但需考慮各自資產的迴轉上限。
各資產可以迴轉的部份
A資產 = 440,000 * (400,000
/ 1,360,000 ) = 129,412
B資產 = 440,000 * (411,429
/ 1,360,000 ) = 133,109
C資產 = 440,000 * (548,572
/ 1,360,000 ) = 177,479
以(法二)來看,此時A資產相關的累計折舊已剩下100,000 – 20,000 = 80,000
故雖然A資產分到129,412,但其最多只能到迴轉80,000。剩下的未分攤的減少迴轉利益會留至B、C兩資產第二次分攤。
第二次分攤
B資產 = 49,412 * (411,429+133,109)
/ (1,360,000 +133,109+177,429) = 16,107
C資產 = 49,412 – 16,107
= 33,305
2014 12/31 減損迴轉分錄
累計減損 – A資產 80,000
累計減損 – B資產 149,216
累計減損 – C資產 210,784
減損迴轉利益 440,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